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

怎样自制三伏贴

怎样自制三伏贴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怎样自制三伏贴

一年中最为炎热的三伏天又快到了,这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,此时气血趋于机表,皮肤松弛,毛孔开张。壮族医学理论强调阴阳为主,通调三道两路(三道:气道、谷道、水道,两路:龙路、火路);天地人三气同步,人与天地就能保持同步平衡,人就能保持健康状态,若三道两路不通或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就会发生疾病。此时利用药物渗透皮肤,刺激穴位,有助于邪气的外驱,从而调动人体阳气,鼓舞正气,从而大大提高人体免疫力。

三伏贴疗法自古代流传至今,已有悠久的历史,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。在夏天特定的农历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,据信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(如鼻炎,气管炎,咽炎,哮喘等),针对不同的疾病,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,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。

三伏贴制作过程

  1、 将药材研磨成细末粉状,备用。  2、 生姜榨汁,将姜渣过滤后只取生姜水。生姜水在常温下只能存放24小时,如果当日使用不完,要及时放入冰箱中冷藏。  3、 将生姜汁倒入药材粉中搅拌均匀。  4、 使用搓汤圆的方法把药物搓至食指头大小,放入膏药贴中即可。(制作完成的三伏贴如果未能使用,需要放入冰柜中冷藏。)

  三伏贴贴敷穴位

    肺腧穴:为肺脏的背腧穴,此穴可以治疗肺系疾病如感冒咳嗽、哮喘、慢性气管、支气管炎等。

  膏肓穴:小朋友贴敷时常用的穴位。

  大椎穴:在督脉上的穴位,对阳气的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。如果患风寒感冒,可以使用风油精在风池穴和大椎穴搓揉。

  膈腧穴:咳嗽、呼吸不畅的患者常用穴。

  肾腧穴:肾为先天之本,该穴为关于肾的重要穴位。

  天突穴:哮喘、咽喉炎、痰多者常用穴。

  神厥穴:位于脐中,别名脐孔穴,气合穴,气舍穴,气寺穴,维会穴,命蒂穴。腹痛、痛经者、身体虚弱者常用。

  改善肠胃贴敷:胃腧、脾腧、中脘穴、神厥穴、足三里穴

  妇女经带:肾腧、神厥穴、关元穴、气海、三阴交、血海

  呼吸系统疾病:肺腧、膏肓穴、大椎穴、天突穴、膻中穴

三伏贴的穴位和使用图片:

2012年三伏贴敷时间

头伏:7月14日——7月23日 中伏:7月24日——8月2日 中伏:8月3日——8月12日 三伏:8月13日——8月22日。

注:在节气交换的时候,在家可以使用艾灸温灸上述穴位,同样可以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