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遗尿症在日常生活中的调整及治疗方法有哪些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遗尿症是指儿童在5岁以后,睡眠中仍不能自控而将尿液排泄在床上的一种病症。遗尿症的病因十分复杂,其中90%以上属于原发性遗尿症,仅不到10%的患者为继发性遗尿症。继发性遗尿症往往存在器质性的原发病因,在临床表现上,绝大多数患者曾经3~ 6个月以上夜间不遗尿,而后又出现了遗尿。遗尿症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危害是相当的大的,那么做家长的在日常生活都有哪些调整及治疗方法呢?
1、饮食的调整:
每天下午4点以后尽量的少饮水,临睡前不要喝水(夏天除外),也不宜吃西瓜、桔子、生梨等水果及牛奶,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。
2、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:
应该使孩子的生活、饮食起居都有一定的规律。避免孩子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,最好能坚持睡午觉,以免夜间睡得太熟,不易被大人唤醒起床小便。
3、及时的更换尿湿的被褥及衣裤:孩子睡觉的被褥要干净、暖和、尿湿之后,应及时更换,不要让孩子睡在潮湿的被褥里,这样,会使孩子更易尿床。
4、睡前不宜过度的兴奋:
日常生活中应让孩子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,睡前不可让孩子剧烈活动,不可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片,不可让孩子过度的兴奋。
5、临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净:要养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排干净彻底的习惯,以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。有条件的家庭,应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澡,使其能舒适入睡,这样可减少尿床。
遗尿症可使患儿害羞、焦虑、恐惧。在日常的生活中部分家长发现孩子有尿床的现象,不顾患儿的自尊心及感受,采用打骂、威胁,惩罚的手段,不但不会使病情减轻,反而会使病情加重。这样是不对的,在对待遗尿症的患儿,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,这一点极其的重要,是治疗成败与否的先决条件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