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给宝宝选择合适的奶粉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至今,人们对婴幼儿奶粉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大力上升。2016年我国推出了号称“史上最严”奶粉新政,规定每个企业禁超3系列9种配方。因为国内许多企业采取“类似配方、不同品牌、加大宣传、扩大市场”的销售策略,即简单把一个配方的组成成分及含量略作改变形成多个“新配方”,生产不同产品不同品牌,然后在不同渠道销售,通过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购买,造成消费者选择困难。据统计,目前我国10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共有近2000个配方,个别企业甚至有180多个配方。预计在新政实施后,目前市场上三分之二的奶粉配方都将被淘汰。
配方奶粉是人工喂养婴儿的首选,这一点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,世界卫生组织、美国儿科学会、中国营养学会等机构都给出过类似的建议。但是,面对琳琅满目的奶粉,妈妈们却有点束手无策,该如何能买到安全的奶粉呢?
频发的奶粉安全事件使得中国妈妈人心惶惶,也促使一向低调发展的有机奶粉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。但是妈妈们又面临着一个难题,那就是如何为宝宝挑选奶粉,下面就我个人经验给大家普及一下。
奶粉不是越干燥越好
首先这得从奶粉的加工方式来说一下奶粉的一个明显特征,即易吸潮性。奶粉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,即干法工艺和湿法工艺。湿法工艺就是以鲜牛奶为原料,把各种营养元素按比例混合均匀后通过加热喷成奶粉的生产工艺;干法工艺是以奶粉为原料,将生产配方奶粉的所有原料按比例进行“掺和”而成。
这两种不同的工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奶粉的品质,干法奶粉二次加工口感差,但是生产成本低,所以有些奶粉为了节省成本就会使用这种工艺。但是国际上相对高品质的婴幼儿奶粉普遍采用的都是湿法工艺,这种工艺制成的奶粉营养素更均衡,粉质更加细腻,还能避免二次污染。
再加上湿法工艺制成的奶粉中的乳糖会呈非结晶状态,具有很强的吸湿性,吸收水分后形成结晶乳糖,在运输的过程中震荡摩擦,奶粉细微颗粒间相互碰撞吸引,产生静电聚集在一起,形成暂时的奶粉颗粒小团,在肉眼看来就是我们常说的结块了。但是这些结块都是比较松散的,并不影响奶粉品质,只要用勺子轻轻碰撞几下就可以松散开,这种情况一般不影响给宝宝食用。
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新开的配方奶粉中有敲不开的、结实的结块,那就说明配方奶粉已经变质,不能食用。还有一种情况是在食用一半的配方奶粉中发现结块,这种情况可能是使用过程中经常、反复开罐,导致有水气或水滴入罐中而形成,因此,开罐后的配方奶粉应该盖紧,妥善存放,并且尽快用完。
奶粉不是越白越好
通常来讲,牛奶就是“纯白”的象征,有一些牛奶公司在写广告语的时候也
喜欢用“纯白的健康”来形容牛奶,甚至很多美容网站上都会在介绍美白偏方的
时候把牛奶当成其中的一个配料。
牛奶是白的这一点确实不假,但是牛奶真的就是“纯”白的吗?其实,真正
喝过未经过过多的人工加工的、口味比较纯正的牛奶的人会发现,牛奶并不总是
纯白的,偶尔会透出一丝淡淡的黄色。那么问题来了,给宝宝喝的奶粉是不是越白越好呢?
首先先解释一下牛奶到底为什么是白色的。颜色是与光的反射直接相关的,就比如说,红色的东西我们看来之所以是红色,是因为它只能反射红色的光,有两种颜色比较特殊,一个是黑色,一个是白色。如果大部分的光都吸收掉而不反射回来,就会呈现出黑色,而如果几乎所有的光都能发射回来,那么就会呈现出白色。
牛奶中富含蛋白质、钙、干酪素等,而这些东西吸收光的能力都比较差,所以几乎所有的光都反射回来了,在我们肉眼看来就呈现为白色。而通常来说,牛奶里各种物质越多,那么反射的光就越多,看上去也就越浓、越白,这就是为什么脱脂牛奶没有全脂牛奶浓白的原因。
事实上,牛奶发黄可能与产牛奶的那头奶牛吃了什么有关。比如夏、秋季节或放牧的奶牛因吃含胡萝卜素、叶黄素较多的青绿饲草,饲料中的胡萝卜素在奶牛消化过程中形成维生素 A,也有一部分胡萝卜素进人牛奶中使牛奶呈淡黄色,牛奶的颜色就会变成淡黄色。
而诸如贝欧莱有机奶粉这种纯有机的产品,所用原料都是有机原料,来源于有机种植或养殖系统,整个奶牛的喂养过程和牧草的生长过程中不受人为干扰,加工过程也完全按照有机的要求,不经过任何化学处理,所以奶粉发黄是正常现象,宝爸宝妈们可以放心的让宝宝食用。
奶粉不是溶解越快越好
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导致奶粉不易溶解的几个因素吧。
1.奶粉含有难溶或者微溶于水的成分
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成分中的蛋白质和脂肪都难溶或微溶于水,在奶粉完全
溶解冷却时,会有部分脂肪营养物质析出并附着在奶瓶壁上,不过这些只是奶粉
中的脂肪物质,不会对宝宝产生任何健康与安全的危险因素。
2.水温、搅拌及水质影响
冲泡奶粉的水温和搅拌方式不当也会导致奶粉溶解不充分,造成奶瓶壁上有
沉积物:
☀水温偏高:高温的水易使奶粉中的脂肪析出,吸附其他的奶粉颗粒,形成“疙瘩”样奶粉团;析出的脂肪容易形成脂肪膜,静止后悬浮于奶液表面;使奶粉无法充分溶解;还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,影响消化吸收;某些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、免疫活性物质(如含双歧杆菌)等很容易因此遭到破坏;
☀水温偏低:奶粉有一定的亲水性,水温过低时,奶粉的溶解度下降,且奶粉是胶性混悬液,外层的奶液形成一个张力膜,故有出现类似“成团状不融化”的现象;
☀过度沸腾:过度沸腾的水冲调奶粉容易造成沉淀挂壁。
3.奶粉分子颗粒大小的影响
奶粉的分子颗粒越大,遇水溶解速度越快,而婴幼儿奶粉为了方便宝宝吸收将奶粉做得非常细腻,这样的奶粉溶解性会相对比较差。需要注意的是,正常的奶粉多溶解一会儿就会好,但是如果奶粉变质,即发生了蛋白质变性或油脂分离等,就会出现分层现象,这种情况一定不能食用。
那么奶粉越容易溶解就越好吗?奶粉溶解性好确实可以省事,但这只是奶粉的一项外在感官指标,并不代表奶粉有更好的营养成分,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。因为配方奶粉是由奶粉、微量元素等诸多原料混合而成的,而实际上这些原料的质地、多寡、配比才是决定奶粉质量的关键因素,因此,奶粉质量的好坏是不能单纯以溶解快慢判定。
而且,质量好的奶粉主要是营养成分全面,不含有害物质(如为了提高溶解性而添加的助溶剂等等),配比符合宝宝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,牛奶新鲜度好,奶粉生产工艺好以及卫生指标合格等。
建议冲调方式:
1.取适量刚煮沸的水,使其冷却到 40-50℃;
2.将冷却的水注入婴儿奶瓶,水量为所需总水量的一半;
3.取适量的奶粉加入到奶瓶中,顺时针摇匀;
4.再加入所需的另一半水,稀释奶液。



